山瑞科學有限公司

志尚儀器股份有限公司


[ 發表回應文章 ] [ 回 基因科學 ] [ 回上一頁 ]

稻米基因體序列「地圖」 稻源自珠江流域

基因科學/2012/10/5 下午 02:05:545484


稻米基因體序列「地圖」 稻源自珠江流域

根據今天發表的稻米基因體序列「地圖」,所有稻(亞洲型栽培稻)的始祖來自中國珠江流域。

這篇刊登在「自然」期刊(Nature)上的論文說,第一批栽培稻的品種「粳稻」(Oryza sativa japonica,蓬萊米),是由數千年前華南珠江流域中游的野生稻栽培而成。


稻米與小麥、玉米並列「三大」作物,供應全球糧食所需,迄今已衍生出數百個品種。

稻的起源,是科學界長期爭辯的議題。

科學家對第一種稻出現的時間、地點始終爭論不休。有人主張,第一種稻出現不是單一事件,是兩種野生稻同時為人種植為栽培稻。

稻可分為兩個主要亞種-「粳稻」和「秈稻」(Oryza sativa indica,在來米),前者粒短具黏性,後者粒長而不黏。

大陸(中國科學院)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韓斌為首的研究群匯集了巨大的資料庫,來比對稻米基因體(基因組)序列的細微變化。

資料庫涵蓋了各地不同型普通野生稻(Oryza rufipogon)446種,粳稻和秈稻共1083種。野生稻是現在食用、販賣稻米的原生種。

若干理論認為秈稻與野生稻是各自獨立栽培出來的,研究人員說,透過拼出稻米品種的譜系,就能證明這種理論是錯的。

第一種秈稻應是由粳稻和野生稻雜交培育而成。

這個雜交種後來傳到東南亞、南亞,農民為適應各地環境,栽培出數種品種,因而產生獨特的秈稻。

這篇論文沒提到人類將野生稻培育為栽培稻的確切年代。不過,2011年刊登在美國「國家科學院學報」(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)上的一篇論文說,第一種栽培稻出現於8200年前,這個時間符合中國長江流域出土的考古證據。



[ 我要回應 ] -> 稻米基因體序列「地圖」 稻源自珠江流域

志尚儀器股份有限公司

最新廠商動態!

第32屆國際氣膠研討會(2025 ICAST-TWIN AI) 活動花絮
領航半導體製程,志尚儀器為您提供頂尖解決方案
志尚儀器提供您完整並符合Semi IRDS相關規範的AMC分析設備
志尚儀器獲美國 Picarro 公司授權為台灣科研及半導體相關領域產品的獨家銷售及維修服務
水浴槽/培養箱水盤去黴劑和 WAK AquaClean 同級品超低價格

更多

最新儀器!

山瑞科學有限公司

Copyright © 2006-2017 tw17 All rights reserved.
Design: 台灣儀器網

台灣儀器網Tw17 行動條碼QR Code